返回首页 企业邮箱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公司新闻

【善建追梦人】舍半生 守高原——善建精神传承者廖明辉

文章来源: 新澳门网站    发布时间: 2023/11/13 19:02:30    点击次数: 0

编者按

“我们都在努力奔跑,我们都是追梦人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充满力量,激励无数人星夜兼程,砥砺前行。有梦的人生才精彩,奋斗的时光最美丽。唯有迎难而上,勇于追梦,才能不断把梦想蓝图变为美好现实。

不忘初心争朝夕,以梦为马照征程。回顾四川场道数十载奋斗史,一代又一代场道人努力奔跑追梦前行,始终站在民航基建行业最前沿,扛起机场善建者大旗,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、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系列重大工程建设,不断创新,追求卓越,引领和推动了行业进步。

薪火相传,梦想接续。为梦想,响应公司调配去远方;为梦想,坚守高原施工一线数十载;为梦想,父子相隔万里同前行;为梦想,以他乡作家乡将异国当家国…追梦赤子心,善建天地间,“百亿场道”新征程,新时代场道人正不断书写着追梦新篇章。

近年来,四川场道共参与了国内65%的高原机场建设,积累了丰富的高原、高高原机场场道施工经验和专业施工优势。这份漂亮的数据和资质背后隐藏着一批不畏艰辛、埋头苦干的高原铁军,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,在青藏高原、云贵高原以实干、拼搏、奋斗的善建精神落成一座座优质工程,树立起一座座善建丰碑。2022年总经理基金获奖者廖明辉就是其中一员。

聚焦“百亿场道”新征程中向着心中梦想不懈奋斗的追梦人,致敬四海为家善建天下的场道追梦人。今天,【善建追梦人】专栏带你走进“舍半生 守高原——善建精神传承者廖明辉”。

\

▲2022年总经理基金获奖者廖明辉

一颗心脏,为何比普通人更有力、更强壮?高原地区海拔高、气压低,含氧量也较低,心脏负荷增大。为了适应高海拔缺氧的环境,廖明辉的心脏较之低海拔地区也变得有所不同。心肺功能更强大的背后,是数十年如一日在高原地区的坚守,从一名质量安全员,到项目技术负责人,再成长为项目经理,他先后奔赴四川康定、甘孜,西藏邦达、拉萨等海拔3600m以上的高原、高高原机场项目,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施工一线,为公司开拓高原机场建设市场夯实基础,奉献了三十余载的岁月年华。


十年磨一剑

从房建到高原机场建设

自1988年从学校毕业后,廖明辉就来到四川省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,一头扎进当时如火如荼的建筑行业。

从最初广汉民航飞行学院教学楼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员,到都市顺城街人防工程项目实验员,再到成都地奥综合楼工程项目工长……廖明辉在十余年的时间了先后经历了7个项目,积累了扎实的施工管理经验,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项目负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2001年底,廖明辉调入新澳门网站,开始接触到机场建设项目。

此前,廖明辉所历经的项目大多都在成都市内,交通方便、配套完善、生活便捷。与市政、房建项目相比,机场项目更像是一场远离人烟、独自修行的“开荒战役”。

廖明辉所参与的机场项目大都地处3000米以上的高原,空气密度稀疏、含氧量低,极易产生呼吸困难、头痛胸闷、食欲不振、难以入睡等严重的高原反应。同时,机场项目大都远离聚居区,环境艰苦、位置偏僻、物资匮乏,无水、无电、无信号是常态,部分项目部距离市区甚至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的车程。

同时,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,在低压缺氧、温差大、风沙大、日照强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,工程机械的性能明显下降,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可靠性、耐久性、经济性和使用效率,高原机械损耗较之平原地区要高出百分之三十,这对项目工程进度、成本管控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
行船不怕顶头浪,走路不怕路不平。从房建“跨界”到民航,面对前所未有的艰苦条件,廖明辉不仅将房建项目经验灵活运用在工作中,并自学民航机场建设相关专业技术知识,实现了从房建到民航的华丽转身。

\

▲工作中的廖明辉


浪高知进难

攻克高原机场艰难一战

\

▲西藏昌都邦达机场平面

回忆起高原机场建设之旅,廖明辉用环境最恶劣、印象最深刻、项目最特殊“三最”来形容西藏昌都邦达机场项目。

昌都地区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,有着“藏东明珠”的美誉,巍峨的雪山、湍急的怒江、辽阔的草原是昌都留给世界的印象。然而,对于机场建设者而言,昌都邦达机场是世界上跑道最长、离市区最远和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,是民用机场建设领域的一块“硬骨头”。

邦达机场坐落在邦达草原、玉曲河西岸狭长山谷中,四周环山,没有任何植被,常年风沙肆虐。当地冬天风速常达每秒30米以上,冬春气温常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,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50%,含氧量低。

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,急险难重再展善建风采。邦达机场项目是2015年四川场道再次进军西藏市场第二次“创业”的重要项目,时任项目经理的廖明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不言而喻。在不停航施工期间,为保障生产质量和安全,廖明辉坚持整夜坚守在一线战线上。累了就将座驾后排作为浅眠困顿时的“行军床”,困了就将耳边的机械轰鸣声作为短暂休息前的“催眠曲”。

由于工作繁忙,廖明辉经常揣着方便面去现场。在高原上,海拔高、气压低、沸点低,即使炉火再旺,水温也仅在80多摄氏度,原本应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变得又硬又干、难以下咽,这独特的口感让廖明辉至今都记忆犹新。

在昌都邦达机场项目建设中,廖明辉还组织成立了“高高原机场土石方施工质量管理”QC小组,对高高原机场建设不停航施工、高填方、道面施工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,荣获了“成都市工程建设质量协会QC成果二等奖”和优秀QC小组。


善建结善果

铸就一支高原场道铁军

\

▲拉萨贡嘎国际机场


滚滚江水,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;巍巍群山,镌刻着善建者的无悔誓言。

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后,廖明辉根据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,总结了一套专属作战秘籍。

绝不以牺牲质量赶进度——这是廖明辉的底线和原则。尤其是土石方项目,他往往亲自把关,严控每道材料关口,确保每道工序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,对不合格产品和工序进行及时整改。通宵达旦、常年不休假对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。

坚持以人尽其才为导向——牢牢抓住项目管理的关键。“人、机、料是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重点,人尽其用是项目管理的关键。”廖明辉聊起项目管理经验,尤其强调了管理人员对生产管理的重要性。他根据人员特长、团队协作等情况,做到知人善任、事得其人、人事相宜,打造了一支“高高原机场”建设管理队伍。

驻扎雪域高原见得真情——五旬“铁”汉亦有柔情在。在高原工作,稀薄的氧气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同甘共苦、命运与共的深厚感情。一声“廖大爷”不知道从谁传起,口口相传,廖明辉也就把这个亲切的称呼认领了下来。他会时刻关注着身边人轻微的情绪变化,一有闲暇时间就组织大家谈谈心、唠唠家常。这种“同甘苦,共患难”的态度,让团队拧成一股绳,心往一处想、劲朝一处使。

一茬接一茬,一代接一代。这支扎根雪域、奉献高原场道铁军,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,带着高原特有的古铜色,转战稻城亚丁机场、泸沽湖机场、昌都邦达机场、拉萨贡嘎机场等数个高原机场,为西藏连通世界架起了一座座空中桥梁,展现了场道人在高原上的善建风采。

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实干者。从青丝到白发,廖明辉把半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高原机场修建上,身体力行诠释着拼搏实干、吃苦耐劳、迎难而上善建精神。

文字 | 文砚章 江佳玉

图片 | 廖明辉